..夢想背後 不可承受之輕慢
....中國時報【邱祖胤、李維菁╱特稿】
耗費二.一億台幣打造、號稱百老匯規格的建國百年音樂劇《夢想家》,推出後起各界批評,這些批評分為兩個層次,一是經費兩億多這個數字令人咋舌,另一層次則是音樂劇內容的藝術性探討。
一部音樂劇演出的合理花費是多少?
上個月在小巨蛋上演的超大型歌劇《阿伊達》,雖遇主角意外猝逝、臨陣換角,但來自羅馬劇院的豪華佈景、百年歷史經典戲服,以及來自法國的專業音響團隊,加上國際知名的歌劇導演、指揮及演員,兩場演出預算四千萬元,總共吸引超過一萬人觀賞。拿《夢想家》的預算來比較,《阿伊達》可連演十場有還有找。
文建會的說法是,《夢想家》不只是音樂劇、舞台劇,它還是大型晚會,那就來看看近年來台灣兩大最具指標性的活動花費。二○○九年高雄世運標案總金額九千萬元,動員人數包括國內外知名歌手、團體及演職人員超過七千人,與會觀眾達五萬五千人。同年,聽障奧運部分同樣動員七千多人,在超過兩萬人欣賞的場地舉行,花費金額兩億。
《夢想家》事件引人爭議的,不僅是花費驚人,也不僅是音樂劇內容的爭議,畢竟一流導演也有失手的時候,更讓人痛心的是文建會與賴聲川的回應態度,凸顯出藝術家與文化行政者令人「不可承受之輕慢」。
大眾對《夢想家》兩億多的花費反彈,文建會不公布細項,始終以「程序合法性」作為唯一也是終極的防線,實在難以服眾。
花納稅人的錢,就要顧及社會觀感,也要承擔社會責任,面對質疑也要承擔來說明。
賴聲川是台灣表演藝術界的大老,稍微具備常識的人都知道,導演在構思作品時,需要多少預算才能執行創作理念,爭取到的經費能將作品處理到什麼程度,是製作一齣戲劇最基本的條件與邏輯思考。這點道理,就連初出茅廬的新人藝術家去跟文建會、國藝會申請補助,都會明白,更何況是賴聲川這樣經驗豐富的前輩。
既然身為《夢想家》的總導演,既然拿納稅人的錢作戲,就不該規避自己與社會的關連性與責任。一出了爭議,就跳進「藝術家」的保護罩裡,說聲「我不碰預算、只管創作」,這種態度令人失望。
..
- Nov 03 Thu 2011 09:35
..夢想背後不可承受之輕慢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